开发者关系 像个开发者一样思考

回顾中国的开源浪潮

2018-10-03
开发者关系

作者按:这文章的大部分完成于今年9月中旬,适逢一年一度的钱塘江大潮,给了我很大的灵感。当时因为在忙北京的SFD活动,所以没有写完,现在年底补充和修改一些,遂发此文。

首先声明:文中观点只是我自己的想法,仅作参考。

经常听到一些商业宣传:“‘开源大潮’已经汹涌而来”,好像大姨妈来了,大家都没准备好卫生巾一样。那么抛开这些商业宣传,开源这个国外舶来品在中国是如何生根发芽的呢?我们不妨稍加整理,将所谓的“开源大潮”切段评判,将其在中国的推进历程,尝试以“断代”的方式分段讲述。这样做,除了可以理清开源引入中国的历程,更可以剖析开源背后的人的作用、利益诉求和其最终目标。

对开源这种“断代式”的分析起源于年初和一位前CSDN同事的头脑风暴,我们赫然发现,开源在中国呈现出高潮和低潮交替的有趣局面,与高潮期的轰轰烈烈相对的,则是低潮期的暗流涌动,可以说同样重要。遂决定尝试对这种历程做一些分析和解读。

中国开源的第一次浪潮 (1999年~2002年)

  • 标志性事件:红旗Linux、蓝点Linux等的发布
  • 高峰特征:筚路蓝缕,开路先锋
  • 低潮期:互联网泡沫,催生低成本和更广阔的互联网需求

1998年,自由软件基金会的Richard Stallman第一次来到中国,在清华大学做了一次演讲。之后,1999年美军空袭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给很多人以极大的刺激,因此催生出中国要有自己的,自主可控的CPU和操作系统的战略决策。随后在政府的“关怀”和指导下,中国自主操作系统开始研制。必然选用了开源的Linux系统,这其中的佼佼者无疑是红旗Linux。从1999年红旗Linux发布第一版到2014年红旗倒掉,长达15年的时间里,红旗Linux为中国开源铺垫了坚实的力量,从应用软件本地化、国产软件标准化、软件开发流程化和国产操作系统政府采购等多个方面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很多Linux的组件、桌面环境以及文档的早期翻译和中文文档编写大多是红旗员工的贡献,这也为后面中国推广开源积累了大量的技术基础和人才储备。一句话来说,这一时期开源主要发生在政府推动,高校和研究机构中,还属于高层需求,基于民族产业和信息产业的自主可控的诉求。

![](/img/2020/03/foss-in-china-1.jpg) 孙玉芳,红旗Linux的发起人

这一时期,除了红旗Linux还有蓝点Linux等一些公司开发的操作系统,以替代微软Windows为旗号宣传和推广,他们共同的努力给了中国人第一次接触Linux,接触世界开源潮流的机会。但因为当时家里有电脑的人不多,且微软在华的强势推广,因此桌面Linux的推广遇到很大困难。2000年互联网泡沫更加重了这一趋势,因为有政府背景红旗Linux挺住了,但蓝点Linux等民营公司开发的操作系统就慢慢夭折了。而在此漫长的低潮期,从国外IDG引入的LinuxWorld大会丰富了此时的中国开源世界,在暗流涌动中掀起了下一波浪潮……

中国开源的第二次浪潮 (2005年~2006年)

  • 标志性事件:LinuxWorld China的成功举办
  • 高峰特征:商业开源走向前台
  • 低潮期:技术人才储备和社区孕育

事实上,有据可查的LinuxWorld China可以追溯到2000年,到2008年最后一届,连续举办了8年!LinuxWorld China分别在北京、上海和广州发展了大量开源爱好者。这样一次商业展览和交流会为中国开源的商业化发展提供了推进剂,使得Linux的服务器应用、数据库和早期桌面Linux得到了交流和展示的机会,为推动互联网产业、信息科技发展贡献了卓越的力量。其中2006年~2007年的两届LinuxWorld China最为盛大,也最为引人注目。诸如红帽、Novell等国际知名开源企业均参展,并为中国的开源人打开了企业应用的成功案例。同时,国内的红旗Linux、联想等大企业也推出了自己的开源企业级应用。

![](/img/2020/03/foss-in-china-2.jpg) LinuxWorld China 2006(图转自ChinaUnix)

展览归展览,但却为开源的企业级应用打开窗口,刺激了更多企业投身其中,也促发了技术的储备和人才的培养。现在很多鼎鼎大名的行业“高端”人士(有些确实做出过卓越贡献),都是在这一时期吸纳进入开源浪潮的。同时也要看到,因为商业展会只是隔靴搔痒,并没有足够的大众参与,此时对开源的带动作用只能停留在企业层面,重视应用而轻视贡献。因此到2007年和2008年的两届LinuxWorld China呈现颓势,草草收场。

中国开源的第三次浪潮 (2007年~2010年)

  • 标志性事件:王开源在比尔盖茨演讲时举牌“Free Software,Open Source”
  • 高峰特征:桌面操作系统惠及大众,开源社区发展壮大,但质次量多,难以维系,同时具有反商业特性,多种诉求并存,多种理念共进。
  • 低潮期:大潮中社区洗刷,留下精品。少量的社区贡献者产生,优质成员流失严重。社会生活水平下降,关注短期效益。

2007年4月20日上午9点45分左右,比尔盖茨参加北京大学创新活动会议,一男子突然冲到台前高喊:“我们需要开源软件,需要自由!”,并举起手里的纸牌——“Free Software,Open Source”。这位冲上讲台的男子就是王开源,这一天也就成为开源在中国第三次浪潮的发端。是时,王开源正在CSDN筹划开发力求推广自由开源的网站OSDN,后来因此事而不了了之。我曾采访CSDN里仅存不多的几位熟悉他的老员工,大家评价他平日“夸夸其谈”,满嘴“自由”和“开源”,反对微软不知所已,却并无实质成果。这里不管王开源此人如何,他在盖茨北大演讲时的奋然一举,通过新闻媒体曝光和方兴未艾的互联网媒体大肆曝光和炒作,使得开源和自由软件第一次进入普通人的视野,也开启了开源浪潮在中国最宏大的篇章!

![](/img/2020/03/foss-in-china-3.jpg) 2007年王开源在比尔盖茨北大演讲时举牌

从全球范围来看,2008年前后也是开源涌现最为突出的一年,是新成员新社区雨后春笋般产生最多的一年。得益于桌面级Linux越来越成熟(比如Ubuntu、SUSE和红帽),覆盖更多的硬件和PC,再加上客观上计算机的普及度增加,都推进了开源更加深入的传到到普通人的视野中,拓宽了其应用范围。这一时期,随着微软Vista系统的失败,其垄断越来越重,以及病毒和流氓软件的盛行,使得人们更加关注个人隐私、信息安全和自由软件,这为自由开源的世界观和价值观输出创作了难得的机遇。但矫枉过正,此时出现了一些开源反商业的特征出现,过度理想主义和极端思想产生,这在中国也受到波及和影响。与此同时,中国因为举办奥运会而短暂的门户开放,使得大众可以更直接的与世界开源潮流对接,这一时期大量Linux社区(比如各地的Linux用户组)和其他开源技术社区兴起并走向繁盛,比如华蟒社区、Huihu灰狐、Mozest等等具有强大影响力的开源社区步入成熟。与此伴生的还有各种开源相关的会议和展览,此时自由软件日(SFD)的活动在全国各地遍地开花,比如2008年北京的SFD活动和第一届GNOME.Asia就给很多人留下了深刻的会议,这些会议和展览散发的巨大影响力也为开源的普及提供了极强的机会。

这一时期,加入开源社区的成员很多,来自各个阶层各种层面,水平各异价值观差异巨大,其中不乏混入了很多“伸手党”,很多打酱油的,很多期待不劳而获的人。很多这一时期加入的人带有极强的现实利益诉求,或有期待投资-回报的价值观和心态,比如为个人事业或单纯为其中的投机财富,而这批人在这次浪潮中并没有满足,他们还会再次出现,因此我给这批人起个名字叫“零八派”(因为是2008年这一时期加入的嘛)。

此时推广开源追求更多的是用户数量增加,很少提及贡献者,更鲜有核心贡献者出现,当然这也是开源推广的必经之路。因此虽然社区多,人数多,但有能力贡献的人却很难跟上。结果到后期,很多小社区开始瓦解,或者追随商业利益而去,成为商战中的炮灰。而很多社区活动从技术活动转为吃吃喝喝,没什么技术含量,凡此种种这些也就导致大量社区成员流失。从社会宏观角度来看,这一时期房价高企,物价飞涨,贫富差距加大,人民生活水平一年不如一年,人们开始更加关注现实利益和短期效益,对开源这种长线的贡献回报价值体系不再有兴趣。社会矛盾更加突出,社会阶层分化更加严重,人们的诉求从单纯的经济诉求变得多元和复杂,更强调个体自由。自由开源所倡导的自由民主的普世价值观,肯定会影响到参与其中的社区成员,而这也就为后面浪潮的发展埋下了伏笔。

中国开源的第四次浪潮 (2011年~2012年)

  • 标志性事件:(无)
  • 高峰特征:云计算、大数据和移动互联网成为推动开源行业主流,官府推动力减弱。
  • 低潮期:开源硬件大器晚成,开源创业方兴未艾,开源参与者重新洗牌

这第四次浪潮可谓是来得快,去得也快。随着国外云计算、大数据的大举发展,国内也不甘示弱,特别是大公司如阿里巴巴的大举投入,使得开源应用在企业级有了更广阔的天地。这就如同Eric S. Raymond在著名的《大教堂与集市》一文中所预言的那样,互联网的基础架构会首先应用开源软件,而应用级则会稍后引入开源。同时小米、华为、中兴等国产手机制造商的崛起,为移动互联网注入了新的活力,开源的应用软件发展则在此处迸发出来。与此同时,开源商业化应用被更多的人重视和领会,更多的厂商看中了开源开发的特点,并觊觎低成本社区开发所带来的成本降低和效益提升。

![](/img/2020/03/foss-in-china-4.jpg) 2012年的云计算大会(图自网络)

但因为不得法,这次浪潮退去的却很快,究其原因其实很简单,因为没有调动社区的力量。此时经过第三次浪潮的洗礼,很多大社区分化成一个个小社区,正在进入重新洗牌的时期,影响力和独立性都非常弱,再加上很多开源开发者并不在社区中,游离于社区之外,导致无法组织有效的社区开发。这样就导致像Android和iOS应用开发往往自成一体,无法融入到现成的开源社区中去(因为现实的开源社区太弱了),给人一种无法接续的感觉。企业当然也不傻,发现没有社区支撑开发之后,他们便筹划成立基于产品开发的开源社区,这样在后期,为了运营这样的开发者社区也就催生了一个新的岗位——“开源社区运营”或者叫“开发者关系”。

这一时期的另一个重要特征就是政府在开源领域的影响力,几乎消失殆尽。随着大量盗取开源代码宣称“自主创新”的产品曝光,人们开始反感政府将咸猪手伸向开源领域。而企业选择开源产品也是基于利益考量,政府的推动作用几乎无处可用,此时官方只能通过“核高基”勉强发挥一些影响力。

与高潮期的大企业参与相对的是低潮期的小公司崛起。2011年开始以Arduino为代表的开源硬件,在国内着实火了一把,“创客”一词也走入大众视野,走入CCAV的新闻联播中。北上广深各大城市各个高校纷纷成立创客空间,开源硬件创业似乎成了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的一剂良药。事实上,在这次创业大潮中,除了开源硬件,更多的其实是基于开源软件的创业,这尤以前端开发、个人云业务以及平台服务等等为代表,这些创业公司成为了推动开源的中坚力量。

中国开源新浪潮 (2014年~?)

  • 标志性事件:尚未发生
  • 高峰特征:自由开源软件社区的成熟发展并强势回归,成为推动开源在中国发展的中坚力量。

现在,企业已经深刻意识到开源社区的重要性,大力筹建和拉拢亲自己的开源社区,与此同时经过第三次开源浪潮洗礼之后,开源社区经过大浪淘沙,淘汰了大量不合格的社区。其他社区通过自主发展,学会了自治管理,学会了社区的统筹规划,懂得了如何通过社区引导和推进以社区为中心的开源商业模式,在坚持中立性和独立性的同时与多家企业保持良性互动,吸纳多层次会员,成为了开源推动的核心和主力。

以上所说并不是预言,类似的例子其实就在我们周围发生,比如北京Linux用户组和北京Python用户组这样经历大风浪的老社区,还有像Docker.CN这样的新兴开源社区。这将会是一次巨大的潮流冲击,并且将会是不同以往的潮流变化强势来袭。

![](/img/2020/03/foss-in-china-5.jpg) 北京Linux用户组的线下活动

总结前面已经发生的四次开源浪潮,不难得出这样一个结论:中国的开源发展遵循从“政府——企业——草根社区”的一种自上而下的发展体系,即首先由政府主导和推动,由企业应用产生利益诉求,再由社区开发去迎合这些利益诉求。而这两年,我与美国、欧洲、韩国、日本、新加坡和台湾香港的一些社区交流后,发现国外往往是自下而上的,也就是由草根社区首先发起和主导,由企业通过利益引导社区开发,政府给与必要的协助。中国这种自上而下的体系有很大弊端,政府层面因为有不受控制的权力,因此可以对企业和社区任意干涉,任意处置;而企业层面,可以利用社区为其商业利益服务,成为企业廉价的研发部,同时企业的开源开发往往只给这个企业自身使用,并不会惠及到其他相关企业(出于竞争考虑),成为这个企业的专属利益输送工具,因此这种开发基本相当于闭源,对整个开源大环境的提升并无益处。这样,中国的开源变为了利益的封闭循环。

如上文所说,草根社区经过第三次浪潮时期的成熟和发展,开源社区成员接受了自由开源软件承载其中的自由民主的普世价值观,不可逆转的会追求独立自主的社区成长,特别是在第三次浪潮时期依然是学生的群体,也就是90后这一批。他们已经意识到民主的前提是自主,开源要想发展,靠“伸手党”是根本不行的,因此要引导社区成员通过公民自治管理开源社区,简单说就是“自己的开源社区自己搞”。再总结了第三次浪潮发生时的种种弊端以后,社区变得更加成熟并引导整个开源环境向着更加健康的良性发展,成为推动开源的一个平台。到此时,开源在中国的发展从自上而下的体系演变成了自下而上的草根突围。正是因为如此,所以我将这次浪潮命名为中国开源新浪潮

这个过程一定不会顺利,但潮流就是潮流,谁也阻挡不住浩浩汤汤的潮水。同时也要看到,只有开源社区懂得如何利用公民自治管理社区,推动开源平台建设,才可以更好地为自己赢得生存空间。关于这个话题,我将会在下一篇文章中阐释。

那些“复辟”的事件

任何历史潮流里都会有复辟者,法国有拿破仑三世,中国有袁世凯和张勋,每一次复辟不过都是一次失败的闹剧,不过也正是因为有了这些复辟的脚注,浩浩汤汤的潮流才会精彩异常,这就如同钱塘江大潮最壮观的回头潮。本文所说的“复辟”都加了引号,不含褒贬的感情色彩,这里只是表达“这种情况与上文所说的潮流是相反的”,其感情色彩由读者自行评判。

  • 国产操作系统的“复辟”

最近两年随着微软XP停服,win8疲软,苹果强势回归,伟光正提出民族复兴的中国梦,这种国产自主操作系统的提法再次甚嚣尘上。而政府也希望通过业已存在的自上而下的体系,影响企业利用开源达成目的。很多带有投机想法的公司便投其所好,为官府鞍前马后的服务,甚至不惜牺牲开源社区的利益。那么现在效果如何呢?呵呵。

![](/img/2020/03/foss-in-china-6.jpg) 极力推动国产自主操作系统的倪光南院士(图自网络)
  • “零八派”的“复辟”

前文已述,在2008年左右的第三次浪潮时期,有一批抱有投资-回报思想的人,他们的某些利益诉求在当时没有满足(我命名为“零八派”),多年后看到开源大潮已如此席卷全国,便想利用机会再次试探并满足当时的利益诉求。但是他们的想法和观念还停留在第三次浪潮时期,某些人甚至从2010年到2014年都没有参加社区活动了,他们没有看到现在的浪潮已经是自下而上的不可逆转了。他们还认为社区还像2008年时那样一盘散沙,还认为社区里充斥着“伸手党”,还认为社区是低效和无能的,还认为只有依靠政府和大公司自上而下的引导,社区才有发展空间……云云。

他们基于这些想法,趁着现在新浪潮尚未成型,联合组织起来,希望通过一个强大的靠山,让别人来靠(“靠”字这里取“依靠”之意),可是不要忘了社区已经开始学会自主和自治了,这些人的这些行为只会让成熟的社区发出一声感慨——靠(这个“靠”字的意思请自行揣摩)。

结论

通过这篇文章,我试图将十几年来开源在中国的发展做一个简单的梳理和断代,意图总结其中的规律和必然结果。我发现,开源在中国的发展亦如其他舶来品在朝内的发展一样都是畸形的,变态的。本该自下而上的开源发展历程,在中国就变成了由政府主导,企业操纵,社区没有自主精神的自上而下的模式发展。为何是这样的发展模式,其实原因都能明白,这里就不展开了。

而我想说的是,顺应潮流的发展,还是逆潮流而上,完全取决于每个人自己的选择,毕竟开源的核心是自由,每个人都有自由选择的权利。

转载请注明:开发者关系 »


Similar Posts

Content